印度被中国卡脖子?谁也没想到,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竟然跑到德国造谣,说中国不卖盾构
印度被中国卡脖子?谁也没想到,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竟然跑到德国造谣,说中国不卖盾构机给印度,把印度的脖子给卡了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印度这些年基建搞得风生水起,高铁、地铁到处开工,盾构机这种挖隧道的大宝贝自然少不了。中国作为全球盾构机头号玩家,早早就跟印度搭上线。从2014年莫迪上台推大计划开始,中国企业就源源不断出口设备,支持德里、孟买那些地铁线路。设备质量过硬,价格实惠,帮印度省了不少事儿。到2023年,中国卖给印度38台盾构机,这些机器直接上阵,挖出好几条重要隧道。合作本来挺顺溜,中印经贸就这样你来我往,互利共赢。可2022年,印度政府加强审查,限制中资直接投基础设施项目,理由是国家安全啥的。这政策一出,中国企业没法儿直接投标,但设备出口贸易照样走着。结果呢,印度项目经理们还得靠中国货,因为全球就中国产量最大,技术也顶尖。奇怪的是,印度媒体后来爆料,日本、韩国公司拿到的盾构机,好多还是中国产的,通过转手方式进印度市场。这不,双标了吧,一边说不让中国进,一边又偷偷用中国设备。转眼到2024年10月27日,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·戈亚尔接待德国副总理罗伯特·哈贝克。俩人在德里地铁上聊着聊着,戈亚尔就直指中国不卖盾构机给印度。德国公司赫伦克内希特在中国有工厂,生产出来的机器本该出口印度,可中国海关卡着不放行。戈亚尔说,这么下去,印度高铁、地铁项目全得耽误,得停买德国设备了。哈贝克听了,只说德国企业会想办法。这段对话录成视频,网上传开,印度媒体大肆报道,说中国卡印度脖子,影响基建命脉。其实,这事儿得说清楚。中国从来没禁盾构机出口,2023年那38台就是铁证。延误主要是清关环节,印度海关要求额外安全认证,盾构机是纯民用设备,按国际规矩不用军标。可印度非要这么整,中国海关得按程序走,时间就拉长了。德国赫伦克内希特自己也承认,在中国工厂生产正常,但出口得过中国海关那一关。印度项目急需机器,成本涨了,进度慢了,就把锅甩给中国。说实话,这有点儿甩锅的意思,中国企业还得协调物流,帮着解决问题。再看印度那边的做法,2022年禁中资后,基建项目招标变了味儿。表面上排中国,实际设备链条离不开中国。韩国、日本企业中标,用中国产部件组装盾构机,印度照样接手。这不光是技术依赖,还暴露政策执行的矛盾。印度想自力更生,搞本土制造,可盾构机技术门槛高,中国占全球七成市场,短期内印度本土产能跟不上。结果呢,项目经理们私下抱怨,延误全赖设备不到位,却不提自家清关拖后腿。中国这边态度一直稳当,支持印度发展。外交部多次表态,中印经贸大门敞开,盾构机出口照旧。2024年事件后,中国海关优化流程,加快审核。到了2025年8月19日,中国正式解除对盾构机等关键物资的额外出口审查,包括肥料、稀土磁铁啥的。这一步,直接回应印度关切,帮印度项目解了燃眉之急。印度媒体报道,中国这么做,促进双边贸易稳定。从全球看,盾构机市场中国主导,印度进口依赖明显。2023年出口数据亮眼,证明中国可靠伙伴。印度想多元化供应,可短期难,德国、日本产能有限,还得靠中国链条。戈亚尔部长那段视频,点燃讨论,但中国回应务实,解除审查就是实打实行动。经贸摩擦常见,但中印有共识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合作。